改性剂和预处理纤维:硅烷偶联剂和马来酸酐
改性机理研究现状: MAPP分子中有大量的羧基或酸酐基,这些基团能够与纤维中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,减少了引起纤维极性和吸湿性的羟基的数目,同时该共聚物长链又能与聚丙烯作用,如发生相互缠结或产生共结晶现象。这样提高了**纤维与聚丙烯的界面亲和性。MAPP在基体中起一个桥梁作用,一方面,它可以与纤维发生酯化作用,由于**纤维结晶度较高,反应过程只能中体积相对较大的MAPP分子很难渗入到**纤维的内部,因此,MAPP和**纤维的反应大部分集中在**纤维的表面。另一方面,麻毡,在MAPP分子链的末端是很长的聚丙烯链段,它可以和聚丙烯基体发生相互缠结,麻毡厂,接枝链段聚丙烯与基体聚丙烯的晶型相同,而晶型相同的两种聚合物混合时,可以产生共结晶现象,彼此进入对方的晶格。这样无疑提高了体系的相容性,这是MAPP增容的优势所在,是别的相容性所无法比拟的。
T字PP/型黄麻复合材料试样的尺寸为15
cm×15 cm,厚度为0.5 cm,麻毡纤维板性能,铺网总层数为13、17和21层,拉伸、**破、撕破性能测试的结果如图3~图6所示。在所有影响PP/黄麻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中,影响较大的是热压温度,当热压温度过高时,
制备过程中PP融化之后溢出在黄麻表面,造成PP与黄麻纤维之间结合不理想,界面性能较差,当复合材料受力时,易发生脆性断裂。另外,PP与黄麻纤维的配比对材料的拉伸强度也有显著影响,在本文选择的配比范围内,随着黄麻纤维与PP质量比从50∶50变为60∶40,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加,这是因为热压成型过程中过高的PP含量会造成部分PP纤维的熔融和溢出,起不到对麻纤维的黏结增强作用;黄麻纤维的力学性能优于PP纤维,过低的黄麻纤维比例降低了其在材料整体中的增强作用。当铺向角为45°,铺层数为21层时,其对应的复合材料试样拉伸、撕破、**破性能较好;较好的成型时间是4
min。